买球官网页中国新闻奖获奖不少行业类媒体如何开疆拓土
发布时间:2024-06-25 14:26:44点击:
媒体融合是一篇大文章,也是行业类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行业类媒体覆盖各行各业,联系千家万户,是传达党中央声音的一支重要队伍,是做好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评选范围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通过分析行业类媒体的获奖情况,可以发现行业类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路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影响力提供思路参考。
本文对照中国记协2022年公布的110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名单,分析这110家媒体在第28—33届(2018—2023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获奖情况。
第28届18件、第29届12件、第30届18件、第31届12件、第32届15件、第33届21件,6年间总量保持相对稳定,2023年有小幅提升。这说明行业类媒体在坚持深耕行业、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通过思维模式和具体路径的革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文字通讯28件、文字消息13件、文字评论6件,系列报道8件,舆论监督报道、分析性调查性报道、重大主题报道9件,新闻专题等14件,副刊作品4件,国际传播、电视专题、短视频现场新闻、融合报道等作品各3件。总体而言,买球官网正规站获奖作品基本覆盖所有评选项目,这与行业类媒体数量多、品类覆盖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关系;但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通讯、消息、系列报道等文字类项目,融合报道、舆论监督等项目获奖作品较少,既说明行业类媒体在实现其信息服务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也显示出行业类媒体在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报纸74件、杂志6件,微信公众号、网站、客户端13件,电视等3件,说明行业类媒体主要还是依赖报纸这一传统媒介。虽然报纸上的内容一般也会通过数字报、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同步在网络上发布,但上述数据也表明行业类媒体在提升整体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在内容生产倾向方面也需要有较大转变,才能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
行业类媒体一般都是各部委党组的机关报,面向政府管理服务的特定群体和对象,属于纵向垂直的工作指导性媒体,与中央综合新闻单位、地方党委机关报形成纵横互补关系。
行业类媒体具有机关报的优势。一是政治性。行业类媒体作为党的媒体,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在引领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权威性。行业主管部门往往赋予行业类媒体以官方媒体解释权,由行业类媒体负责解读行业政策、传递行业资讯等,相关内容能够准确反映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等,具有“官宣”优势。三是专业性。在主管部门等的大力支持下,行业类媒体能更加充分地理解、阐释有关政策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整合资源,在保持政治性的同时做到生动化、立体化。得益于以上三点优势,行业类媒体长期以来的发展态势是比较好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行业类媒体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时效性较差。行业类媒体往往依赖传统的报纸等载体,无法做到实时传播。其次,缺乏交互性。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只能单向传播,无法与读者及时交流沟通,且如今的读者阅读习惯已转向电子移动媒介。再次,产业价值下降,主要体现为报纸发行量、广告业务减少。因此,行业类媒体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蹚出媒体融合发展新路是必然之举。
在近年来行业类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中,通讯、重大主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占多数,融合报道等作品数量稳步增长,反映出行业类媒体坚持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和特色优势,以深耕行业、提升价值、打造平台等作为“开疆”路径的发展选择。
行业类媒体大多与该行业的主管部委联系紧密,在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报道人才储备,具备以专业化视角挖掘新闻信息、开展深度报道的天然优势。从2023年行业类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看,多数作品是对口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充分说明在专业领域深耕是多数行业类媒体的主动选择。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是中国电力报针对行业发展的短板,组织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开展深度体验式调研,以“视频+文字”方式记录调研全过程及相关结果,围绕私人桩建桩难、公共桩运营难、新技术推广难等核心问题形成的系列报道。报道刊出时,恰逢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等10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报道关注的问题与实施意见高度吻合,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充电服务企业妥善解决行业发展难题,充分证明了行业类媒体在把握政策大势、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组织人事报推出的《擦亮劳务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系列观察》,聚焦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和就业主题,主动服务大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从促进就业、赋能产业、催化人才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反映各地劳务品牌的发展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有效实现了“破圈”传播。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是党和人民对媒体从业者的重要要求。近年来,不少行业类媒体立足与行业部门、专业领域和新闻事件的紧密联系,注重开展从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再到问题解决进行全流程报道的舆论监督,有效提升了行业类媒体的竞争力、影响力。
证券时报针对A股市场连续出现上市公司爆雷、损失金额可能高达240亿元的风险事件,整理分析有关财务数据、走访调查所涉企业,形成《900亿“专网通信”骗局:神秘人操刀 13家上市公司卷入》的监督报道,首次将爆雷事件定性为融资性贸易骗局,深交所对该报道给予充分肯定,记者被邀请前去交流,体现出该报道的极强穿透力和媒体的监督力量。在加强舆论监督、形成强大正能量方面,评论具有引领性、昭示性、启发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行业类媒体都保留针对热点事件推出重磅评论的好做法,中国教育报曾连续2年凭借新闻评论拿下中国新闻奖。
平台建设涉及媒体的顶层设计、组织重构、资源配置等方面,是将以往的纸质媒体转化为沟通交流平台的过程。对于行业类媒体而言,随着信息呈现方式、传播技术等飞速发展,报道内容的来源日益广泛,如何继续保持传统媒体时代与用户的强联结,是做好媒体融合文章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打造“信息+服务”类App、“内容+服务”类栏目,增强用户黏性,是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有效路径。
中国组织人事报打造形成集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探索打造融合采编平台,突出一体发展、移动优先,大力推广项目制,鼓励采编人员“揭榜挂帅”,组建项目团队,实现跨部门融媒协作,聚焦重大选题进行融媒创作,有效扩大了媒体在组织人事领域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组织人事报推出的《技能大国跃升印记——中国技能健儿喀山征战纪实》等多篇深度报道获评中国新闻奖,正是得益于融媒创作、团队作战的工作模式。人民铁道依托铁路系统,突出移动优先,打造“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通过“资讯+服务”等方式做好权威发布,同时搭配余票查询、买球官网正规站失物招领等温馨服务功能,灵活运用图文、视频等表达手段,打造出诸多爆款,几乎天天都有10万+,为展示铁道行业形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空间。
从近些年行业类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行业类媒体在应对媒体融合发展、内容生产等方面的持续性、技术性、专业性还有拓展、创新和深化的空间。
行业类媒体应当持续增强政治敏锐性,做行业领域发展的“传声筒”,争当正面宣传的主力军。增强内容生产的持续性,最关键的就是紧紧围绕主业,聚焦行业发展,对本行业本领域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办出特色。在这方面,行业类媒体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各家媒体应当胸怀“国之大者”,针对本行业所服务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前沿热点,加强选题策划,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系列独家策划报道,切实提高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和针对性,让作品“沾泥土、带露珠”,更有温度。
系列报道的影响力需要长期操作、积少成多,最终才能形成声势,这就要求行业类媒体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栏目策划,持续形成内容专栏的品牌效应。近年来,不少行业类媒体推出的栏目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如中国组织人事报的“祖任平”“小祖”“小欣”宣传品牌。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迭代的关键是对新兴技术的运用。近年来,新兴技术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ChatGPT大语言模型等不断涌现,为行业类媒体深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不少行业类媒体都具备了运用新兴技术和平台进行内容生产传播的能力,打造出不少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和移动客户端。下一步,可以从加强与用户互动方面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的行业类媒体在内容发布后,往往不太重视发挥评论区在与用户连接以及导向聚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会关闭评论。如此一来,一是有的正面信息可能会在评论区被人负面解读,弱化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利于用户对正能量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媒体无法及时了解用户观看完内容后的感受,也无法提升用户参与感,信息时代的双向信息交互就发挥不了作用,无法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联结买球官网页。新媒体时代的评论区,也是信息发布主体建构自身人格化形象的关键渠道。传统媒体时代,很多时候还会通过读者来电、来信等方式加强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媒体融合时代,更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媒体形象塑造得更可感可及、更亲切自然。因此,行业类媒体要把评论区打造成观点交流、舆论引导的关键阵地,明确专人值守,及时回复,同时通过评论区了解群众声音、提升群众认同,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现阶段的行业类媒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能力,但在有效引导舆论、消除舆情隐患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性深化方面,可以将着力点放在打通沟通渠道、强化智力支持以及提升舆论监督能力上。
行业类媒体一端紧连行业部门,能够获取最权威的信息资源;另一端紧连相关专业用户,可以通过论坛、会议等方式搭建起中介式的沟通渠道,起到专业部门解疑释惑、专业同行相互借鉴交流的效果。中国教育报开发的“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幼儿园“名园现场会”等,就起到了为相关同行提供智力服务的效果。
此外,不少行业类媒体有着丰富的数据库、资料库、图片库等版权资源和数据资源,这些都是媒体的核心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经营好,充分挖掘资源价值,也是行业类媒体需要思考的重点。
在舆论监督方面,行业类媒体更应该舍得下功夫、费精力,认真践行“四力”要求,扑下身子深入行业,见微知著,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的苗头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舆论监督或内参等方式进行报道,为行业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权威性、专业性是行业类媒体的独特优势。如何用好这一优势,进一步增强行业类媒体的竞争力,买球官网正规站需要从思维方式、制度机制、人才储备等方面强化保障。
在思维革新上,要改变过去依赖纸媒、背靠行业就能发展好的落后思维,主动拥抱互联网,强化用户至上、优质服务、互动体验、数据积累、流量为王等意识。在内容生产上,要建立兼顾行业特点、便捷高效的内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在人才引进上从偏重文科到文理兼顾转变;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推动行业类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能力。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5月号,原标题为《媒体融合时代行业类媒体如何增强竞争力——基于对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的观察》,参考文献略。